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丨32位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這是低空經濟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兩會期間,來自行業內外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低空經濟行業發展,建言獻策。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2位代表委員提出了相關建議,「低空經濟觀察」將部分部分分享如下。
低空經濟觀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京津協同發展低空經濟
建議京津兩地在低空經濟領域唱好“雙城記”。一是兩地錯位發展,加強協同;二是將天津市濱海新區和北京市延慶區作為雙引擎,加強產業鏈協同。京津冀正在編制航空航天產業鏈圖譜,希望把京津兩地合作發展無人機產業也納入其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帶動無人機產業上下游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太原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候機樓管理部黨總支委員、副經理馬通貴:積極發展山西低空經濟 加快通航示范省建設
建議加大對山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支持力度,積極先行先試;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推動通航全產業鏈發展;明確各類空域準入條件與使用規則、空管服務保障模式等;支持并協助地方建立組織架構,建立工作機制,明確權責。與此同時,完善低空經濟軟硬件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議在全國已建成的省級飛行服務站、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的基礎上,統一技術規范和標準,支持本地研發和山西低空智聯網建設,實現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全覆蓋。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副院長王立峰:前瞻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
建議發揮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在低空智聯網等專業領域的優勢,匯聚聯盟力量,共同探索低空經濟產業發展之路,持續推動低空經濟技術和產業融合創新,讓低空經濟“飛”得更高更遠。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葉美蘭:乘勢5G-A 加強低空通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研究和出臺國家低空通感網絡基礎設施發展方案,發揮5G-A優勢,形成全國統一的通感基礎設施網絡,并加快試點城市布局,開展技術驗證,推動形成產業生態。選取部分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市,開展低空通感網絡組網部署試點,通過試點催熟技術方案、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形成樣板向全國推廣。
全國人大代表、蕪湖市委書記寧波:大力推動低空經濟健康發展
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低空經濟發展專項支持政策,設立低空發展專項基金,對科技研發、平臺創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場景應用等加大支持力度。打造若干低空經濟發展先導區,推動央企、頭部企業、大型航空公司在條件較好的地方建立生產制造基地,通過龍頭帶動形成集聚效應。
低空經濟觀察
全國人大代表,電科博微黨委書記、董事長,38所黨委書記、所長張成偉:夯實低空經濟發展基礎、推動相關產業更好發展
建議在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通過試點解決體制機制、流程和關鍵技術問題,打造低空經濟試點樣板,讓低空經濟“飛進”千家萬戶。
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沈飛黨委書記、董事長紀瑞東:早日實現有人與無人飛機商用融合飛行
建議擴大低空空域開放試點范圍,推進工業級無人機商用融合飛行的適航標準與政策出臺,發展干/支線航空無人智慧物流生態,加速實現大噸位貨運無人機系統商用融合飛行運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建設大眾低空天路網,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議加強政策法規支撐,明確低空天路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目標和路線圖;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在我國通用機場“擴數量、提質量”上一并下功夫;強化政府要素保障,進一步優化低空管理體制,著力支持大眾低空天路網建設,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長陳恢清:加快發展低空經濟
建議國家從戰略層面加快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助力制造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建設,增添全國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具體建議如下:
制定全國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建議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工信部、國家民航局等部門抓緊制定全國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從空域利用、生產制造、科技攻關、基礎配套、飛行管理、運營服務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低空經濟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加快放開低空空域,出臺低空飛行管理辦法。建議國務院制定分三年完成3000米以下高度空域開放的實施計劃,進一步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優化輕型飛機、直升機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適航標準與審定模式,提升適航審定能力,探索建立軍方、民航協調管理機制,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基礎上,出臺低空飛行管理辦法,建立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體系。將通用航空機場新建、改擴建作為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來抓,納入專項債支持范圍。
在全國率先打造一批低空經濟示范區。一是出臺示范區支持政策。建議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工信部、國家民航局等部委,加強關于低空經濟示范建設的頂層設計,對湖南和株洲發展低空經濟給予更多政策傾斜。二是支持株洲打造全國通航整機制造中心。建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在產業規劃、項目布局、創新平臺等方面給予株洲大力支持。支持株洲發揮優勢承接無人機、公務機、直升機等通用航空整機制造項目,大力發展民機APU產業,在株洲布局各型大飛機輔助動力總承制項目,打造更大規模和更高水平的生產制造基地。三是支持株洲加快打造區域通航運營中心。建議國家民航局、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中南空管局等單位,科學統籌民航與通用航空事業發展的關系,在飛行設計、機場選址等方面大力支持蘆淞機場改擴建。
低空經濟觀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氣象局強對流天氣重點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鄭永光:聚焦發展低空經濟 探索加強氣象保障服務
建議由氣象部門牽頭,聯合民航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和相關企業等,通過部門通力協作、地方政府支持等,共同提升大飛機試飛、通用航空、中小機場、無人機以及搶險救災、海上搜救等中低空作業等的氣象保障服務水平,為低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進一步完善航空氣象綜合觀測站網,統籌觀測資源,開展多元組合靈動式航空氣象觀測站網規劃設計;推動研發航空氣象服務產品體系;發展完善國家級和地方不同需求航空氣象服務業務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發動研所專職總師單曉明:加強頂層設計 建設打造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
建議國家層面構建低空經濟發展組織領導體系,加快出臺實施低空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出臺配套產業政策支持文件,明確低空產業發展重點,加快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通航運營場景開拓等工作開展。同時,支持對空域實行動態化管理、精細化使用,出臺通用機場建設和運營財政支持政策,規劃建設打造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湖南公司總經理程偉:加快新技術規模部署,滿足低空飛行器網絡需求
建議聚焦“低空+”場景深度布局,推動產業鏈相關方積極開展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農業生產、城市管理、航空科普、航空運動等應用場景試點孵化,不斷拓展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同時,聚合上下游產業資源,積極開展低空通感網絡技術研發、智能駕駛低空載人飛行器試飛及組網試點,建設低空飛行器應用驗證基地、綜合測試場和低空飛行服務站等保障設施,推進技術、產品、服務與應用市場有機融合,構筑低空領域全體系能力生態。此外,鼓勵具備條件的省市開展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產業,建設通航小鎮或特色園區,優先打造一批低空飛行示范航線、低空旅游、低空物流等示范項目,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推動飛行汽車應用、助力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
建議加快開展飛行汽車產業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在產品管理、產品認證、標準體系設計等方面做好前瞻性頂層規劃,明確飛行汽車認證頂層規劃,加大審定資源投入,形成可分階段實施的產品審定路徑;圍繞飛行汽車規模化應用,建設完善相關運行體系,從駕駛員資質、空域、運行管理等多方面支持產品規模化應用;參考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發展經驗,制定針對飛行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規劃,并出臺配套落地實施方案,推進飛行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鵬城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加強頂層設計,促進各地低空經濟聯動發展
建議加快布局綠色算力網,培育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建議加強頂層設計,促進各地低空經濟聯動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泳:發揮“5G+北斗”優勢 賦能千行百業
建議將“5G+北斗”基礎設施布局納入區域規劃和產業規劃;針對隧道、高樓、山區等復雜地形,面向交通運輸、城市治理、精準農業等重點行業,加強“5G+北斗”基礎設施的布局建設;完善“5G+北斗”的標準規范和質量評價體系。在智慧交通、社會治理、應急搶險、自然資源等政府主導領域,帶頭打造一批“5G+北斗”的典型應用;推進“5G+北斗”賦能無人機應用,發展低空經濟,促進線路巡檢、消防搶險、安全應急等應用場景落地。
低空經濟觀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王海峰:加快構建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
建議構建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以此帶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以省為單位開展試點,四川是全國首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有條件探索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場景與發展相關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總飛行師劉傳健:完善法律體系 確保低空空域無人機安全運行
建議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保障低空空域無人機飛行運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進而助推低空經濟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副主委、自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張銘:加快標準建設和審批試點,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議拓展通航飛機、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在電力巡線、港口巡檢、江河巡查、公路巡檢、農林植保、森林防火、環保巡查、國土測繪、環境保護、物流配送、應急救援、醫療救助、森林滅火、城市消防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除拓寬低空運輸、公共服務等應用場景外,還應進一步建立、完善中國低空空域管理標準,并完善無人機適航認證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試飛中心黨委書記符德:試驗試飛資源是實現航空科技創新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
建議加強國家試驗試飛資源統籌和建設,建立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促進技術發展和自主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科為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周曙光:建議盡快編制出臺《低空經濟戰略發展規劃》
建議盡快編制出臺國家《低空經濟戰略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戰略任務、技術創新、扶持政策、協調機制等,在產業發展、市場應用、空域改革、基礎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重點突破;將陜西列為全國低空經濟發展示范省份,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在陜北高原、關中平原城市群、陜南山地等重點區域,創建一批低空經濟未來產業先導區,在全國率先形成陜西樣板。同時,國家層面支持西安打造“全國無人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出臺支持政策,落地重大項目,布局更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壯大一批無人機龍頭企業,實現上中下全鏈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低空經濟觀察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加快5G地空通信技術在航空互聯網應用 建議構建企業為主導的創新聯合體。鼓勵引導通信、民航領域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形式,開展機載設備制造、飛行管理系統集成等領域的技術攻關,打通產業化發展關鍵環節。打造應用示范標桿。綜合考慮乘客上網需求和旅程安全等因素,在部分航空公司和航線開展機載娛樂、空中辦公、AR/VR等航空互聯網創新應用試點,出臺相應支持政策,鼓勵先行先試,形成示范效應。探索在航空應急安全領域的應用。面向飛行應急通信、空中醫療救援等特殊場景,創新打造5G-ATG端到端分級保障服務,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賦能航空互聯網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民建廣州市委會主委姚建明:加快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立法先試先行
建議加快產業鏈上游布局,聚焦鋁合金、碳纖維、復合材料等原材料及芯片、電池、陀螺等核心零部件,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加速產業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突破;同時,布局低空產品(無人機、航空器等)、地面系統(數據處理、指揮系統等)等中游環節,鼓勵和引導一批整機制造、航電控制系統、運營維護等企業發展壯大;重點鼓勵和獎補工業級無人機整機研發、制造和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陳倩雯:將低空經濟打造成深圳新的經濟增長極
建議深化開展低空空域改革,支持深圳探索授權地方政府低空空域管理試點;統一規則保障多場景建設。推行大灣區“低空空域”統一管理;技術引領貫通產業鏈上下游,創新開展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項目(SILAS)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會主委、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支持湖南建設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
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民航局等相關部門支持湖南建設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同時,在重大項目布局、低空產業培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保障、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低空經濟更好“高飛”。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西省委會副主委、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院長龍國英:加強頂層設計 助力低空經濟“高飛”
建議加快制定我國低空經濟短、中、長期發展規劃及低空經濟發展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無人機基礎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行業標準體系,從規劃層面、政策法規層面、行業標準層面,保障我國低空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提高空域使用效益、加強低空地面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低空經濟生態體系、培育擴大低空應用場景、加強低空經濟人才培養和培訓力度、大力實施“雛鷹”計劃、因地制宜發展低空經濟。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推動開展低空空域利用 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
建議國家層面統籌制定低空經濟產業政策規劃,加快研究低空空域管理法律法規,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因地制宜,推進具體政策落實,建立健全相關監管機制和標準體系,明確參與方責任與權利,試點支持上海聯動長三角區域成為國家級培育發展低空經濟試驗區。
低空經濟觀察
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沈飛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邢一新:建設低空服務保障體系
建議構建全國一體化低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低空服務保障體系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對較好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各項任務、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國防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吳希明:設立低空產業裝備發展國家重大專項,提質增效全面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議設立低空產業裝備發展國家重大專項,明確低空產業裝備的戰略地位,牽引形成合力,迭代發布行業級標準規范,高效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我為主”的產供體系,央地合作打造低空經濟示范合作項目,推進低空經濟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提質增效全面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光電所研究員羊毅: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 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建議加強頂層創新制度設計,打造創新生態制度體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提高科技成果產出的時效性;加快推進制造業中試平臺建設,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供全要素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馬志毅: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融合發展
建議依托現有的資源硬件,探討發展低空旅游、跨境冷鏈運輸、緊急醫療公共服務等應用場景。建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協調小組”,促使三地形成低空領域的規則銜接體系,針對低空飛行領域的劃設、跨境飛行服務的審批程序和條件、服務標準、監管方式等方面,爭取趨于一致達到互聯互通,共同促進大灣區低空經濟融合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廣州市委會主委、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建立全國低空經濟全域協同發展機制,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議國家層面指導低空協同運行機制,推動區域融合發展;健全頂層法規制度,保障低空產業環境;統一低空基礎設施標準,指導地方基礎建設;支持先行地區引領示范,形成經驗廣泛推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探索多元融資模式。
關于低空協同運行機制,建議發揮國家在低空飛行活動服務、保障和監管方面的頂層指導作用,建立健全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支持重點地區開展跨區域合作,進而推動全國各地融合發展,實現多層級、多維度、多主體合作共贏。
關于支持先行地區引領示范,建議全面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等有低空產業基礎的地區開展低空經濟先行示范區建設,發揮大灣區區位、產業優勢,推動跨市低空通用航線建設,率先開通深圳-廣州的無人駕駛載人試驗線。打造大灣區成為全球低空產業制造、服務領先都市群,并在全國范圍內總結和推廣低空經濟建設示范經驗。
全國政協委員、民航局原黨組成員、國際民航組織前任秘書長柳芳:搶抓發展優勢 大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六個方面的具體建議:一是加快構建央地協同的法規政策體系,進一步制定完善有關法規、政策、標準、規劃等頂層設計,推動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規,并實現與頂層設計協同聯動;二是優化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等的保障供給,完善低空空域管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快推進通用機場、起降場地等基礎設施及有關飛行服務保障系統建設;三是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抓緊培養低空經濟產業各類人才;四是加快推進安全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明確中央與地方、相關各部門等各方責任分工,探索構建與低空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監管框架,加強相關機構建設和人員配置;五是抓緊推進低空經濟領域標準的國際化工作,搶抓先機,提升低空經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六是加強對公眾關于低空經濟法規政策等的宣貫,引導公眾建立起與低空經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理念和合理預期。
文章來源: 低空經濟觀察
低空經濟觀察